报考咨询:

15234415259

主页 > 学院新闻 > 学院动态 >

学院新闻

学院动态

《太原晚报》专题报道智能制造车间里的“钢铁侠”—我院优秀毕业生刘云山、杜文勤

作者:创始人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10-08    浏览量:0

9月29日,《太原晚报》专题报道山西潇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钢结构智能制造车间,以下是报道原文。

微信图片_20230509144811


智能制造车间里的“钢铁侠”


强烈的电焊弧光不断闪耀,焊花四溅;响亮的敲击声连续不断,此起彼伏。在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助力下,下料、锯切、钻孔、焊接等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,山西建投潇河公司钢结构智能制造车间产线一派繁忙景象……

  作为我省首批国家级装配式现代化建筑产业基地,山西建投潇河公司深耕“装配式”钢结构,聚焦智能制造,产能加速释放。尤其9月以来,随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跑出“加速度”,智能制造车间承揽的诸多加工制作项目生产节奏更加紧张。近日,记者专程前往山西综改示范区,探访位于金谷路的智能制造车间,看“钢铁侠”们如何施展“十八般武艺”,全力以赴保进度。

建筑“钢铁骨架”

“各班组加紧焊接,今天的生产任务是12根箱型梁柱。”9月23日早7时50分,随着对讲机里的声音落下,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线统筹员刘云山,迅速赶到车间的发货现场。空中大型行车往来移动,吊起一件件厚重的钢构件;地面沉着指挥,吊装、搬运……整个现场秩序井然。

“现在三班倒赶工、发货的箱型梁柱都是为太忻标准化厂房项目生产的钢构件。目前,已发送1000吨箱型梁柱,还有1500吨在加紧生产,在10月中旬前,会陆续发往项目施工现场。”急性子的刘云山来回指挥调度,声音明显带着嘶哑。
钢结构是建筑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。2017年5月,山西建投潇河公司注册成立,其“拿手好戏”就是装配式钢结构。钢结构具有重量轻、安全性高、施工速度快、环保效果好等优点,广泛用于大型厂房、场馆、超高层等领域,构成了现代化建筑的“钢铁骨架”。
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之所以拥有较高的施工效率,是由于装配钢构件都会在工厂中提前制造。不过,要想在施工前生产出合适的构件,不仅需要较高的生产效率,也要做到建设数据与生产参数的精准匹配。企业的智能化制造手段,在这一领域就显得十分重要。


车间智能“蝶变”

走进潇河公司面积7.7万平方米智能制造车间,现代化科技感扑面而来。在整体规划上,车间由集中控制中心统一指挥。控制中心的智能大屏上,设备生产概览清晰可见,生产数据不断流入智造云信息平台,经过后台大数据集中处理,可实现整个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、调度,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管控。

在这颗智慧“大脑”的统筹协调下,集中下料、钢筋管桁架自动化生产、型钢智能二次加工、涂装拼装等工序无缝对接,许多环节实现了“零人工”的自动化生产,整个作业流程有条不紊、高效运行。
除了生产流程的智能统筹,实际操作的智能化也一点儿不含糊。车间配置了数字化钢板加工中心、机器人焊接工作站、型钢数控二次加工线等国内外一流设备,为生产插上智能化“双翼”。
箱型梁柱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,也是近期车间加急赶制的钢构件产品。在这条生产线上,配备有自动输送辊道和构件翻转工作台,减少吊装作业,保证生产安全。此外,各个工位上,操作人员与机器人密切配合,也彻底取代了传统的手动焊接作业,不仅工作效率提升,而且加工精度更高。


“钢铁侠”做同事

那么,一根常规8米长的箱型梁柱是怎样加工出来的?记者看到,2.5米宽、12米长的钢板,会通过行车先输送到集钻孔、铣码、切割为一体的加工中心。根据控制中心的数据,在数控切割区域,完成所有的钻孔、切割、下料等工序,并经过数控喷码机,实现钢结构工程零构件属性的标记。

原料备好,就进入加工制造环节。第一个工位是隔板组立工位。采用机械+电动+气动相结合的方式,将切割好的钢板组立成箱型体。然后,进入U型组立工位,由多组“对中”装置进行自动“对中”。“对中”后,内部隔板与腹板之间的焊缝采用人工焊接处理。
接下来,便是机器人打底焊接工位,主要对箱梁的上下腹板和两侧翼板形成的四条焊缝进行打底焊接。这一工序是被新技术改造较为彻底的一环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4台“钢铁侠”机器人正挥舞着长长的手臂,紧紧抓牢焊接件,有条不紊地转动。“手臂”们将焊枪对准构件,焊点准确,火花四溅。
29岁的阴铁亮是该工位的作业人员。“只要给我的机器人同事设定好焊接参数和运动轨迹,轻轻按动按钮,它就会自动寻位、焊接、清理焊枪,并且精确重复焊接动作,焊接质量十分稳定。”他介绍,以前是焊工一手持面罩一手握焊枪,在电光火石间,进行点焊。每天与火花、油污、汗水相伴,还易出现焊波宽度不一、外形高低不平等状况。相比人工操作,自动化作业形式效率更高,运行也更加稳定。


贡献“潇河智慧”

打底焊接结束后,再进入熔丝电渣焊接工位。该工位配有4套悬臂式熔丝型电渣焊机,可对箱型梁四条主焊缝进行焊接。由于采用变频控制,速度调节范围大,能够适应不同焊接速度的需要,焊缝均匀、平滑。最后一步,除锈上漆,产品成型。

长度达到370米的生产线上,仅有11名作业人员,队伍十分精干。“传统车间,每一个工位至少需要10人。与此相比,机器人高速运转,不仅大幅节省人工,而且日班产量也由4根提升至12根。”刘云山介绍,智能制造给车间带来了巨大变化,不仅生产效率提升、产品品质提高,而且掀起了一股“工人转型”热潮。这两年,车间已有三分之二的一线焊接工人转型成为作业操控手。

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工人的工作和生活,还提高了操作精准度,促进了产品提档升级。目前,类似的智能制造生产线,在该车间还有4条。

按山西建投潇河公司的规划设计,未来智能制造的成果将覆盖更多生产环节,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化、网联化、数字化方向发展,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贡献“潇河智慧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30509144819

    在智能制造车间里,原料钢板通过行车输送到集钻孔、铣码、切割为一体的加工中心。根据控制中心的数据,在数控切割区域,自动完成所有的钻孔、切割、下料等工序。

微信图片_20230509144822

    操作人员监控机器人的作业效率。

微信图片_20230509144826

    “钢铁侠”按工序有条不紊自动寻位、焊接。